我们在讨论选科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是在分析语数外成绩有多高?六门小科哪一科学得更好?较好的选择是什么?
我们往往忽略掉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各科成绩都是平平的,又没有背景资源的孩子,这一类孩子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那么他们该怎么选?选什么对将来发展比较有利?
有一个观点的精髓就是:
“如果你高一物理化学和历史政治都不好或者很烂,你但凡想要靠自己的大学文凭来找出路的话,那么物化生的组合或许是不二之选。”
这并非无端的论断,从现实角度看,大学专业的设置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紧密相连。
众多理工科专业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技术壁垒,为毕业生提供了较为稳定且可观的就业前景。
反观文科专业,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对学历背景有着更高的要求,普通院校文科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岗位选择相对局限,薪资待遇也常不尽人意。
高中教育的-指向,绝非仅仅是考上一所知名学府,而是为了在大学专业选择时,能够拥有通向理想职业的入场券。
好学校光环固然耀眼,但脱离专业的实际价值空谈学历,无疑是舍本逐末。
每年从高校走出的众多毕业生中,那些出身平凡却能凭借自身能力实现阶层跨越的案例,理工科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投身于工程技术、科研创新、信息产业等领域,从基层岗位做起,逐步积累经验与能力,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成为家庭的支柱,甚至行业的佼佼者。
相比之下,普通文科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往往因为专业技能的通用性与可替代性较强,就是通常提到的缺少专业壁垒,难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迅速脱颖而出,更多地依赖于学历的层级优势,而这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获取高学历的难度和成本都不容小觑。
这就是现实中有很多理工科的大专生,也可能后期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或成为某一领域的技术性人才,后期的发展远比原来文科生要好很多。
当然,选择理科之路学习难度要更大一些,物理的抽象思维、化学的复杂原理、生物的微观奥秘,都需要学生付出加倍的努力与汗水去攻克。
但对于那些没有退路、唯有靠自身拼搏的普通孩子来说,这是一条与命运较量的必走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勤奋弥补基础的薄弱,可以在题海中磨炼解题技巧。
当你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坚持,在理科的荆棘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时,或许会发现,曾经那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逐渐的变为现实。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理科为普通孩子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一个凭借知识与技能赢得赖以生存的“吃饭本钱”,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
较后再重申一遍我的观点:适合自己的才是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