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教育扶贫送“智”扶“志”

lanzhou
2019-01-21 浏览441次

【脱贫攻坚奔小康】

近日,礼县雷坝镇学区“推普脱贫实验基地”正式揭牌成立,让当地娃娃们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学说标准的普通话了。

  在雷坝镇蒲陈村,新建的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了村里人较爱去的地方。

  政策好了、口袋鼓了、环境美了、生活也丰富了,这是蒲陈村贫困户的亲身体会。

  这些变化,与一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所就是远在兰州的西北师范。

  驻村当驻家

  四年前,西北师大教师萧勇被选派前往礼县雷坝镇蒲陈村担任党支部较好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蒲陈村地处秦巴山区,185户村民靠天吃饭。除种地、务工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人均不足280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

  带着扶贫的任务,萧勇开始了自己的“蒲陈人”生活。

  80多岁的老人王善子拉着萧勇的手说,这里的路太陡太窄了,雨天路滑没法出门,常有人和牲畜滑到坎底下,要是能修修就好了。

  农村出生的萧勇,对村民的盼望感同身受。他马不停蹄地访民情,问民意,村民盼望的事、扶贫有关的事,他一项项记得清清楚楚。

  通过萧勇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村里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土路硬化了,一切都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如今,西北师大的另一位教师李喜平接过萧勇手中的扶贫“接力棒”,仍旧驻守在蒲陈村。

  李喜平帮助村支书蒲旭东创办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的股份制合作社,带领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搞蔬菜大棚。如今,合作社已吸收贫困户20多户,完成了河坝地20个蔬菜大棚的试点工作。随后,村里200个蔬菜大棚的规模种植推开,村里还推平整治200亩河滩荒地,规模种植经济林。

  在扶贫干部和村民的努力下,蒲陈村一所闲置被改造为村幼儿园。在今年开学季,村里的孩子不出村就能上幼儿园了。

  像萧勇、李喜平一样,西北师大选出了爱农村、爱农民、懂管理的干部,担任礼县6个贫困村的较好书记或驻村队长,长期“扎”在农村,为乡亲们忙活着。 同时,全校已有64个部门、近300名帮扶责任人帮扶礼县6个贫困村4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治贫先治教

  “治贫先治教”,在扶贫的路上,西北师大这所百年老校用真心、办实事,发挥师范教育,在教育帮扶上下功夫。

  近年来,西北师大通过选派生岗支教,置换礼县教师来西北师大附小、二附中参加对口帮扶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赴贫困村镇开展专题讲座、公开示范课、现场培训等,贫困地区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走进西北师大二附中的课堂,特色课程和新教育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2018年11月12日,礼县雷坝镇初级教师苏艳花、蒲越等6人走进西北师大二附习,这是第六批对口培训帮扶村镇的教师接受培训。据统计,在西北师大附小、二附中对口培训帮扶村镇教师已有52人。

  西北师大发挥教师摇篮的作用,积极联系礼县教育局和帮扶村所在乡村中制定了教育扶贫3年帮扶计划,并为6个帮扶村派出岗支教生7批55人,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当地的学校。

  每年中考、高考之前,西北师大都会派出二附中和的骨干教师赴礼县进行集中辅导,得到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扎根陇原办教育

  教育是农村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要打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培养和稳定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乡村教师。

  2018年年初,西北师大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师范类专业学生赴深度贫困县支教工作。2017年春季学期学校选派4个专业的351范类本科生、秋季学期选派5个专业的190范类本科生参加了支教行动。

  为了让每一位支教学生都能够发挥学科,把较新的教育理念带到支教中,西北师大坚持信息化,为支教学生开设远程在线修读课程7门,实现支教过程的在线指导、在线学习、在线研讨、在线管理。

  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西北师大承担的国培计划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共举办了281期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中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9732人次。其中,培训我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中校长、骨干教师达26269人次。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西北师大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为缩小城乡教育鸿沟贡献着力量,在送“智”下乡的同时,为贫困地区农民树立起脱贫的“志气”。

甘肃日报 

本页面由主体*机构用户*自行上传,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qq:16720809。
在线客服系统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13893461697